近年来,滁州市定远县池河镇党委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的重要抓手,助推乡村振兴产业赋能。实现全镇村集体经济50万元全覆盖,三个村达到100万元以上。
强化党建引领,选好头雁助领跑。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领头雁”,着重选拔年纪轻、学历高、有想法的“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队伍,从致富能手中选拔后备干部,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明显提升。召开村书记务虚座谈会,帮助厘清发展思路,制定村党总支书记抓集体经济责任清单,明确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效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任务。注重干部教育培训,组织各村党组织书记“走出去”赴浙江省安吉县学习,提升村党组织书记谋划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能力,拓宽发展集体经济路径。按月对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到账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列入月度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清单,过程中督查落实。
创新发展模式,产业振兴促增收。池河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强村富民公司池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11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抱团发展,入股公司成立董事会。采取“党建+项目”模式,成立池兴公司党支部,在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公司日常经营活动,按季度向池河镇党委汇报运营情况,截至目前,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增加5万元。探索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突出实体化运营,激发村级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提高自主经营性收入比例。池河镇刘铺社区成立“京刘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托管”经营模式,利用高标准农田改造契机,由村统一安排从田间管护、矛盾调处等提供管理服务,合作社从稻种订货、农资服务、粮食收割烘干等提供技术支持和渠道资源,以产业振兴助推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增收齐头并进。
整合利用资源,上下联动聚合力。摸清村集体资产,做到家底清楚心中有数。把握政策脉络,探索多元增收途径。盘活村级资源,变资源为资产,拓宽增收渠道。对荒地、荒山、废弃村小等统一进行发包,提高资源利用率。村级联建白鹅养殖棚、哈密瓜种植基地,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8万元。集结一批乡贤能人打造池河文化名片,以池河梅白鱼文化旅游节为平台,让池河糕、小磨麻油、梅白鱼等特色品牌以“组合”方式出道,创建IP形象“梅鱼宝”。依托“黄泥洼”西瓜、沙地哈密瓜、高刘无花果、大王锦绣黄桃、岱山板栗、草莓等地域特色经果,发展采摘、体验等休闲农业,促进池河特色文旅产业带动村级发展,全力推动农民再就业,让村民获得更多实惠。
突出考核激励,组织保障提效能。坚持以正向激励为主,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落实县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实施意见(试行)》文件,对符合条件的村从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对村“两委”干部进行奖励,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积极创建“五星级党支部”,五星级党支部按照100%增长比例兑现村干部绩效报酬,充分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举办第一书记“比武擂台赛”,发挥驻村工作队资金项目优势,各选派工作队谈想法比项目,以实干为先项目为王。保障投入各村的发展资金使用规范,村级账目每笔资金来源和支出向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公开,监督资金使用去向,确保资金使用合规合理、公开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