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村务监督工作质效,营造风清气正的乡村政治生态环境,县委组织部以“三联”为抓手,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培训,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部门联管,提升培训实效。县委组织部联合县纪委监委构建部门联动管理机制,采取双部门双跟班的方式,严格培训管理。在培训前,县委组织部认真研究制定培训方案,精心安排课程,规范请销假制度,要求因特殊情况请假的,请假条一律要求所在乡镇(街道)党(工)委盖章,分管领导签字,事后销假。同时提前将学员分为17个组,将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学员安排为学习小组组长,进一步推动学员抓好自身管理。县纪委专门组织召开全体学员预备会议,对学风学纪、培训要求进行再强调再明确,坚持课前点名、课堂巡查,并对手机集中统一管控;培训期间,开展小组化自查自纠、互查互比,提升培训实效,确保培训班运行管理有序有力,使广大学员“来得齐、坐得住、学得好”。
县乡联动,形成培训合力。积极引导乡镇(街道)发挥培训主体责任,创新将乡镇(街道)纳入县级培训体系,开展联动式教学。在县级层面,组织部门负责培训统筹谋划,邀请领域专家开展专题理论讲座,同时将学员细化分组,开展思想大讨论、大碰撞48场,广泛收集财务管理、产业发展、网格治理等相关意见建议400余条,进一步活跃了思维、提升了能力。在乡镇(街道)层面,各乡镇(街道)党(工)委组织学员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党性教育片,不断筑牢思想意识防线。同时,组织学员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内容”“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加强村党组织自身建设”3个主题开展经验交流,撰写心得体会346篇,切实保证学员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师生联排,创新培训方式。创新打造师生联排培训模式,增加课程交互内容,取代传统培训“广播式”教学,提升学员参与感、体验感,实现“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回归实践”的教学目的,潜移默化中使学员从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例如在乡村网格化治理课程中,老师带领学生以小组形式围绕网格化治理中的突出矛盾开展代入式情景模拟训练:学员参演,小组讨论,现场调解,综合评分,透过案例进行问题解析,寓教于乐,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从表层问题中找到了深层次的原因,为下一步如何做优做实网格化治理工作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