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滁州市将党员教育电视片制片工作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抓手,着力在撰稿、拍摄、审核和运用四个方面下功夫,积极探索创新、分类推进指导,精心打造了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贴近基层的党员教育电视片,有力助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坚持内容为王,脚本创作精雕细琢。坚持党员教育电视片姓“党”这一根本属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中央及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等,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统筹协调作用和“制片联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作用,广泛发动征集,组织“头脑风暴”,确定年度制片选题。对重点题材党员教育电视片,采取清单化管理、项目式推进,打破以往“单兵作战”的制片模式,构建“自主制片+多方联动+专业支撑”多元制片工作机制,深入拍摄地和拍摄对象工作生活一线,详细了解当地的历史、环境及拍摄对象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等,结合拍摄地域或个人特点,打磨出真实感人的脚本。先后聚焦新就业群体党建、小岗精神、抗大精神等选题,创作出《“新新”之火》《传承》《淬火青春-抗大在皖东》等一批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
注重守正创新,拍摄手法求新求变。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党员教育电视片拍摄制作手法,在表现形式上,改变以往传统平铺直叙的叙事方式,转为微视频、微电影等多种表现形式,用精美的画面、生动的语言、活泼的手法把事情讲得更有意思,使党员教育电视片更具吸引力,让更多年轻党员喜欢新时代的党员教育电视片。在春节期间,以普通一线基层党员的视角,运用微视频的手法拍摄了《这些年,春节我在岗》,讲述春节期间他们选择停下归家的脚步,留在岗位上,为万家温暖保驾护航的事迹,展现了“小人物”身上的“大情怀”,并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微信公众号采用。在学习雷锋日,以美术课画“心目中的雷锋”为引线,运用微电影的手法拍摄了《今天,谁是雷锋》,讲述新时代众多党员志愿者们传承雷锋精神,践行初心使命的故事,轻松活泼的风格,让党员群众“记得牢”“感触深”,并被安徽先锋微讯视频号采用。
强化制度建设,审核把关从严从实。坚持以制度促规范、以制度保质量,先后出台《市县联合制作重点题材党员教育电视片工作规范》《〈党建之窗〉电视栏目建设工作制度》等制度规范。在党员教育电视片摄制过程中,着力建强制片业务骨干、专业化制作团队以及权威评审专家“三支队伍”,坚持全程把关,强化闭环管理,由市党员电教中心牵头,从剪辑手法、字幕编排、特效使用、画面构图、故事结构等各方面做到严把关,确保制作的党员教育电视片方向不偏、立场不移,质量不降。2023年以来,通过自主制片、合作制片等联动方式,共创作典型事迹片、纪录片、精品党课等一批可学可用、制作精良、感人至深的视频课件40余部,其中8部课件被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频道采用,充分发挥了党员教育电视片示范带动、典型教育引领作用。
聚焦作用发挥,学用转化有力有效。严格落实远程教育精品节目推荐、“固定学习日”等制度,推动站点日常学用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有机结合,将党员教育电视片作为必看内容。依托全市远教站点、远教文化广场、户外商圈大屏、公交车载电视等载体,扎实开展“学习身边榜样”“红色影视播放月”“二十部优秀作品庆祝党的二十大”等活动,切实发挥党员教育电视片宣传教育引导作用。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受众多、传播速度快、辐射范围广等优势,在先锋系列平台开设《党课开讲啦》《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展播》等专栏,构建起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便捷式的党员教育体系,让党员群众能随意看、随时学、随手转。同时与相关业务科室通力配合,将《向往的生活》《永远跟党走》《这里,和烈士同名》等一批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进一步拓宽优质党员教育资源课件的传播渠道和使用场景,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