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定远县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党建引领、搭建平台、政策扶持、创新发展等措施,因村制宜盘活资源,积极发展“强村富民”公司实体化运营,通过龙头带动、抱团联建、结对帮扶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夯基础,选优配强“带头人”。把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星级党支部创评的重要依据。培优村干部队伍,实施“曲阳雁归”工程,推行村级干部“递进式培养”,2023年共招录含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在内的村级后备干部100人,全县村“两委”全日制本科达190人。每年组织优秀村(社区)书记赴浙江安吉、海宁等地实地挂职,跟班学习,现场教学,持续提升村党组织书记抓经济发展能力。依托“强村富民”公司载体,按照文创旅游、农村电商、工程建设等行业分类梳理职业经理人岗位,明确应聘条件、岗位职责、待遇保障等基本情况,量化文化程度、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等硬性指标和经营理念、抗压能力、创新思维等软性资质,通过现场路演、量化评分、双向选配等流程,择优选聘“乡村CEO”。
搭建平台聚人才,培育发展“主力军”。推动建设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定远县乡村振兴研究基地,依托乡土资源和产业基础,与浙江大学、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在饲料深加工、黑猪品种改良等项目中进行人才培养合作。坚持全职就业和柔性引才相结合,探索周末专家、线上专家、候鸟聘任等模式,打造乡村创新创业的“人才飞地”,形成乡村人才“雁阵效应”,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聚焦“乡村匠星”培育,实施乡村人才技能培训计划,建立健全乡土人才培育、评价、激励、服务等长效机制,发现和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乡创客”,不断建强乡村振兴“主力军”。目前累计举办农业技术人才培训246场,培训各类乡土人才10万余人次,培育农村产业带头人180人、乡村产业创新团队19个,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政策扶持强动力,示范带动“产业兴”。围绕“强村富民”公司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办公室定期召开推进会、座谈会,为“强村富民”公司提供“菜单式”服务,打通制约发展“瓶颈”。定远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实施意见(试行)》《定远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激励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每年评选“十佳集体经济强村”,兑现奖励激励,让集体经济强村有“面子”,也有“里子”。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持续开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擂台赛”,让发展好的“亮绩”,让工作落后的“出汗”,激发内生动力。与浙江大学签约合作启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数字农业建设,打造“定有良材”区域公共品牌,全县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82个,其中创建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3个,“定远猪”、“池河梅白鱼”等纳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创新发展赋新能,串起乡村“振兴链”。借鉴长三角先进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推动成立抱团发展、单独经营、入股合作等类型“村投公司”。探索乡村运营发展路径,形成合营入股、农业托管、村村联合以及乡村职业经理人经营模式,形成西卅店镇瓜蒌部落、朱湾镇农业托管、张桥轻纺产业园“共富工坊”、藕塘镇花生全产业链等一批新业态乡村产业项目案例,成功带动村级集体经济收益水平。其中张桥镇推动16个村与入驻园区企业合作成立千桥再生资源公司,承接园区企业下脚料回收利用,带动16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分红。该县还将瓜蒌部落、花花市街、金山溪谷及东方金桥研学基地等多个农旅项目串点成线,挖掘当地文化和红色历史打造“官桥烟柳”和“红岗记忆”,连线成面形成全域旅游风景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村集体、企业、农户多方共赢,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