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椒县针对党员教育管理难题,通过“目标式、跟踪式、关爱式”分类施策,为在职党员、流动党员、银龄党员量身定制个性举措,推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在职党员“目标式”管理,促“在岗有所为”。落实在职党员“双报到”机制,完善在职党员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双重管理制度,结合群众需求、在职党员资源优势及专业特长,设置“发展型”“治理型”“服务型”等先锋岗,在全县114个村(社区)推动在职党员根据自身职务“带头践诺”。建立健全“周点评、月调度、季述职、年考核”的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个性化清单,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人居环境、平安维稳等工作做出承诺,激励在职党员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投身于乡村发展当中,用实际行动带头冲锋在一线。同时设立党员积分卡,将积分排名情况作为年底评优和干部使用的重要参考依据,激励党员干部持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023年以来,共引导3000余名在职党员深入开展“双报到双服务”活动,认领服务项目3500余个。
无职党员“定责式”管理,促“领岗知所为”。按照“因需设岗、因事定岗、因人立岗、以岗定责”原则,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让“无岗”变“有岗”,充分发挥在村无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将热心公益事业,关心村集体发展但没有担任村“两委”的党员纳入“党员志愿者”“网格员”“村民组组长”等范围,积极为无职党员搭建平台。引导无职党员参与“微服务”,在促进村级产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维护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引领文明新风等领域设置岗位,号召广大无职党员主动领岗、公开上岗,并将岗位履职情况作为党员评星、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结合党员志愿服务队的成立,充分利用“邻里驿家”、“三色”服务队、评理说事亭等平台开展民主议事活动,增强党员责任感和参与感,提升基层级自治水平。
流动党员“跟踪式”管理,促“流动不流学”。根据外出务工党员的务工地点和务工行业等情况,将长期在外务工、经商的党员纳入“跟踪”管理范围,指导全县各村(社区)建立外出党员工作台账。探索开展流动党员“双向管理”,组织各基层党组织党员骨干与流动党员“结对子”,坚持“月交流”“季问候”,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为流动党员排忧解难。创新流动党员教育形式,探索开发新媒体渠道,用好用活流动党员教育线上平台,推行“微信推学、短信送学”,同时,利用节假日等流动党员大规模返乡时机,开展座谈、主题党日等活动,分享本地经济建设和发展情况,向流动党员宣传地方就业创业政策,让外出党员能及时听到家乡的声音、了解家乡的发展,定期建言献策、提供就业创业信息,积极服务家乡发展,进一步增强党组织与外出党员的粘合度。
银龄党员“关爱式”管理,促“余热建新功”。充分发挥老党员号召力强、威信高、热心公益的积极作用,引导老党员在推动乡村发展、营造和谐乡风、等工作中发挥“余热”。依托县老年大学资源,按照党政、科技、卫生等8个类别,摸排聘请83名离退休党员组建“银发智库”,围绕乡村振兴、“双招双引”等重点领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开展调研,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献良策、出妙计。积极打造“儒·林”调解品牌,建成11支由老党员组成的基层治理“五老先锋”调解团,积极参与村居治理、矛盾纠纷排解等工作。先后动员20余名离退休党员成立2个宣讲团,深入村组、学校、企业等基层党组织讲党史、讲政策、讲初心,以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传播党的好声音。2023年以来,共组织离退休党员开展理论宣讲10次,深入一线调研4次,提出意见建议23余条,实现了“离岗不离组织、退休不褪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