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基层党建 >> 党员管理
来安县大英镇:打造党员实训“小基地”赋能乡村振兴“大提升”
[ 字体: ]作者:来安县委组织部   发布日期: 2024年04月29日

近年来,来安县大英镇坚持把党员教育培训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依托省级党员远程教育学用示范基地,通过整合本地资源、开发特色教学路线、创新教学方式等方式打造党员教育实训基地,不断提升党员教育质效。

挖掘整合本土特色,建强培训阵地体系。坚持整体谋划。依托省级党员远程教育学用示范基地,围绕示范区内特色产业发展、村企联建项目、智慧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等资源,抓点、连线、扩面,一体推进党员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立足本地产业发展实际,打造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示范点,整合有机稻米种植基地、村企联建项目、稻米加工基地、三产融合发展、智慧农业建设,串点连线,形成党员教育培训精品路线。完善基础设施。坚持按照“有场所设施、有展馆或陈列室、有教学管理方案、有特色主题课程、有专业讲解员”的“五个有”标准,不断完善党员驿家、学员就餐食堂、室内教学场地等场所建设,购置投影仪、电脑、远程教育电视、音响、远教大屏等硬件设施。打造实境课堂。利用基地场所打造“六个一”党员教育实境课堂,设置“党建+产业 引领特色品牌创建”“党建+项目 引领村企联建共赢”“党建+人才 引领三产融合发展”“党建+教学 引领学用示范带动”等模块,展示在党建引领下乡村产业振兴、群众增收、集体发展、企业增效的发展历程。

开发特色教学路线,打造精品实践基地。突出特色强产业。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促成基地形成集有机、绿色种植,稻米加工销售,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新业态,成功打造三产融合学用一体的开放式教育实践基地,建成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研学基地,年接待学员近3万人次。丰富内容接地气。坚持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教学,不断丰富基地教学内容。以示范区村企联建助力村集体增收、群众增收、经营主体增收为主题制作短视频《美丽乡村绘新景 特色产业助振兴》,入选央视网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进行展播。以省级非遗传承人、省级乡村工匠名师、滁州好人、老党员章思林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基层一线、服务文化事业为蓝本拍摄的《江淮有秧歌》,在第十六届全省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中获三等奖,并入选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库。做优精品提实效。精心设计观摩学习、现场教学路线,形成一条主题鲜明、特色突出、配套完善的“绿色专线”,涵盖“看听评议”全过程学习。学员深入龙头企业、农业示范园区、特色田园乡村,亲历农耕农作、农机应用、农技推广、助农创富,在亲身实践中提升工作业务技能,在学思践悟中紧扣农业发展脉搏,在知行合一中激发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积极性。

丰富拓展培训渠道,推动教育出新出彩。立足服务乡村振兴大局,采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等方式,根据不同岗位职责需求,面向党政领导干部、乡村干部、农村党员和农民骨干人才等各类群体,组织开展各类教学100余场次,培训党员干部群众2000余人次。线上学习提广度。线上利用远教资源,围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农村实用技术等重点内容,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学习60余次,室外大屏播放《这里,和烈士同名》《新兴之火》等具有本地特色的精品电教片。线下培训提精度。定期邀请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滁州市农科院农机、农技方面专家到基地开展农机应用、农技推广等现场教学。基地利用试验田开展香型水稻新品种试验、水稻覆膜直播栽培技术等现场实操示范开展教学30余场次。通过理论、实践、示范等多种方式开展全面教学,确保教育实效。成效运用提深度。注重培训学习成果转化,运用互动交流模式,推进培训方式由传统单一的“满堂灌”向精准多元的“靶向教”转变,着力提升培训成效运用。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建设农业科技培训中心项目,打造水稻科技小院,引进三产融合发展项目,种植有机稻米1000多亩,有效带动2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