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提升党员素质的有效途径。如何提升培训精准性和实效?近年来,滁州市立足资源优势,整合各级力量,用好网络平台,着力把阵地做优、师资建强、载体做新,推动党员教育“走心”更“走实”。
强化阵地保障
滁州市实体化推动阵地建设,构建“1+N+X”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矩阵,建强建好1个党校主阵地,打造N个现场教学点,设立X个一线分学堂,市县两级9所党校全覆盖,建设乡镇(街道)基层党校、实训基地55个,规范运行远教文化广场159个、远教基层站点1377个,延伸教育触角。
多元化配强师资力量。聚焦基层党组织需求和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党员特点,整合优质党课教育资源,建立全领域开放共享式“皖东先锋讲师库”,构建“专家教授讲理论、行业部门讲政策、基层骨干讲实操”的师资体系。
精品化打造教学课程。采取自主开发、合作打造、定向邀约等方式,分类打造适合农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不同领域党员教育的课程库,截至目前共入库450余节课程;精心组织开展“党课开讲啦”活动,常态化开展党课擂台赛,分类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等党课主讲人开展党课评选。
提升品牌质效
紧扣党员教育任务要求,滁州市聚力创新培育以“红润皖东”工程为牵引,以红色之星展播、党员教育新媒体资源“三进”“一县一品”为支撑的“1+N”滁州党员教育“品牌矩阵”。
实施“红润皖东”提升工程,健全“师资、阵地、资源、培训”四大体系,深度挖掘并发挥皖东红色资源“润心育人”作用,推动党员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推进流动党员“连心”工程,开展“双找”“安家”“强基”“暖心”“先锋”等五大行动,制定教育管理“1个指引+3个清单”,聚力加强流动党员党组织建设和流动党员管理,引导流动党员在“双招双引”、返乡创业等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目前,全市已在长三角、京津冀等流动党员集中地建立流动党组织34个。
开展媒体资源“三进”活动,发挥新媒体资源在党员教育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推进进支部、进课堂、进日常,“线上+线下”开展新媒体资源展播,持续提高传播力、影响力。着力推深做实“学习身边榜样”活动,连续4年开展“党在我心中·红色之星”身边榜样展播,以微视频形式大力宣传一线优秀共产党员等身边榜样的先进事迹。
做好平台文章
滁州市从平台建设、资源开发、学用结合等方面着手,打造党员教育“先锋品牌”,推深做实“教育、宣传、服务”三大功能。
建强“滁州先锋”矩阵。坚持先锋网站、手机终端、电视栏目、远教站点“四位一体”协同推进,打造以滁州先锋微信公众号为龙头的“1+8”先锋矩阵。建强贴近党员、服务群众的一线阵地,推动形成“乡镇有基地、网格有广场、村居有站点”的“15分钟党员教育圈”。
放大“联合制片”影响。实行市县联合、项目化运作、链条式管理,分年度制定市县联合摄制重点题材党员教育电视片计划,精心组织“党课开讲啦”活动,12部作品参加全省微党课征集展播活动并获奖。
推进“新媒体资源”创作。建立“一项目一专班”工作机制,在选题策划、资源整合、严审严核及成果运用上聚力用劲,制作一批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感染性强的新媒体作品。近年来被中组部采用各类海报、图解28条,被安徽先锋视频号采用各类微视频39条。